刚过而立之年的农村青年,当选为松滋市政协常委,这在松滋市历届政协委员中,是少见的。这位衣着朴素、性格腼腆的青年,名叫李克权。2003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李克权发明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克痹通”药酒专利权,继而省科技厅授予他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这是松滋市民营科研机构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第一个科研项目,也是松滋市近6年来唯一被授予省级成果证书的科技项目。由此李克权被人们誉为“杏林骄子”、“风湿病克星”。
1973年末,李克权出生在松滋万家乡翠林山一个普通中医家庭,在父亲这位老中医的影响下,他自幼开始学一些经典医著,并经常跟随父亲跋山涉水采集药材炮制加工。8岁时,体弱多病的他不幸患上风湿病而瘫痪,心急如焚的父亲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最后在武汉找到了一位老中医,喝过两剂中药之后,李克权的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从此以后,他幼小的心灵萌发了中医治疗风湿解除病人痛苦的念头。 1993年,卫校毕业的李克权一边随父学医,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有空,他就尝试着写一些医学论文或心得体会,曾先后在《亚洲医报》、《湖北中医》等报刊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1996年不甘于平淡的他只身来到山西太原拜著名风湿病专家候丽萍教授为师,在其大力帮助下,他很快掌握了许多新的中医理论知识,并打下了从事医药研究工作的基础。1997年,他又拜曾给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治过病的国家级骨科专家罗有明教授为师,学习风湿病治疗术,其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他撰写的《中药治疗骨质增生症》等在越南共和国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并获得“优秀论文奖”。经济拮据的他省吃俭用,先后20多次自费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小试牛刀后,住在山沟沟的他对研究医药发生了浓厚兴趣,与此同时,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继续深造。 风湿病一直是危害人类的顽症,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也还没有一种彻底根治类风湿的好药。李克权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效果很好的药物,结合一些传统疗法,攻克风湿顽症,就这样,李克权在一无资金、二无科技、三无实验设备的情况下,对治疗风湿骨病进行研究,经持继三年反复几百次的试验,结合中外最新医学成果和临床实践从800多种中草药、2000多例治疗验方中进行了分析和筛选。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一种新药研制出世,其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估算的,特别是个别方剂中含毒性较大的中草药剂量是非常不好把握的,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为医学献身的精神,李克权总是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寻找最佳的安全剂量,在研制过程中,从选药、购药到加工配制,他都亲自动手,严格把关,试验进入关键期,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反复品尝,本来肠胃不好的他常被弄得吐天哇地,长期的艰苦试验使李克权的身体备受摧残,年纪轻轻的他落下了胃炎等一些疾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选择了16味中草药研制出一种药酒,实践证明对治疗风湿骨病确有奇效。 李克权将该药酒命名为“克痹通药酒”,在2001年世界创新医药学科技大会上获得“世纪杯创新发明金奖”;经国家卫生部文化研究会推荐,参加2002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第51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获得金奖,同时被收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中国药品专利》中。2003年3月李克权的“克痹通药酒”经过艰难努力,一举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00114688.2]。成为我市民营科研机构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的第一人,也是荆州市医药卫生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第一人,该专利经松滋、荆州两级科技部门推荐,又被省科技厅授予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鉴于李克权所取得特殊成就,荆州市科技局特别批准其原松滋市风湿骨科病研究所升格为荆州市克痹通风湿病研究所,李克权被荆州市人事局破格晋升为主治医师。李克权被国家卫生部医促会提名为“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并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等领导的亲切接见,他的事迹还被收录国家卫生部主办的《中国特色专科名医》一书。他开办的翠林山医院因此声名大振,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 与他精湛的医术和重大发明成果齐名的,是他良好的医风医德和扶危济困的高尚情操。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李克权不问其贫富贵贱,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普通百姓,视每位患者如亲人,热情接待,精心救治,以让患者摆脱痛苦,走向康复为已任,在医药界传为佳话,江西九江市牯岭镇唐玉患类风湿病8年,四处求医问药,病不见好转,家中一贫如洗,偶尔在《中国特色名医》一书中得知李克权能治此病,向亲友借了一点钱来找李克权,没想到下车就被小偷扒走所有的钱,李克权二话没说,将患者接到家中吃住并免费为其治疗,病情好转好还送他3个疗程“克痹通药酒”和120元路费,一年后他给李克权的来信中写到:“自从服用了‘克痹通药酒’,我的病已全好了,你真是一位医术精、心肠好的医生,是我的再生父兄,永远也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监利朱河的张氏母女俩患类风湿病多年,已是家徒四壁,仍不见好转,绝望之时,找到李克权,他以医务工作者一颗诚挚的爱心免费为其母女治疗,现病情已明显好转,张氏母女声泪俱下地说:“是李医师给了我们母女第二次生命,我们对其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一面面锦旗,向人们默默地讲述着李克权无数倾情救治、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 李克权成功了、成名了,面对荣誉,他却毫不轻松。他感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驱动他,继续向前攀登。他要扩大翠林山医院,接纳和救治更多的病人;他要进一步开发“克痹通”药酒,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要以那份矢志不渝的执着信念,去攻克新的难关,攀登新的高峰,再铸人生新的辉煌!
摘自《政协委员风采》鄂荆图字(2006)5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