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荆州市十佳政协委员、荆州克权医院院长李克权
口江汉商报记者 廖庆庆 吴亚丹

他是扎根乡土二十余载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从钻研风湿骨病医术,到创办集临床、康复、研发、生产、培训于一体的医疗集团,他将为患除疾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
在从医同时,他也肩负着政协委员的使命,常常深入基层,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听取民意,反映民愿,为荆州发展建言献策。
他认为,“作为医生,有钱没钱都要给病人看病,这是我的从医原则;作为政协委员,代表百姓发言,是荣誉,更是责任。”
他就是2013年度“荆州市十佳政协委员”、荆州克权医院院长——李克权。在2014荆州“两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倾听他历经磨难、攻克难关之后却选择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百姓的感人事迹,感受他众多荣誉、光环背后那割舍不断的浓浓乡土情。
童年医书苦相伴,尝病痛立志从医
李克权的父亲是松滋万家乡翠林山村的一名赤脚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早点“接班”。当其他的孩子还在尽情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李克权已在父亲的熏陶下,苦读《伤寒论》、《黄帝内经》等经典医著,并跟随他出诊,跋山涉水采草药……
寒气逼人的冬天,他用棉絮包裹双腿坐在椅子上读书;蚊子咬脚的夏天,他就用桶盛满水护着脚在桌上抄写……古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如何给病人看舌苔、辩脉象、问饮食……父亲的教诲都深深地印在李克权幼小的心灵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记得1981年的夏天,暑假里天气越来越炎热,二十几里路开外的人经常来村子里卖冰棍,冰甜的冰棍把村子里的老少逗得馋馋的,恨不得一次吃个够。于是,仅8岁的李克权和隔壁的几个男孩找到一个既赚钱又省力的差事:卖冰棍。清早去镇上批发,然后用木箱子抬回来叫卖:“冰棍冰棍,五分钱一根!快来买啊!来晚了就没了……”有板有眼,一天下来也能赚个二三块钱。
7月下旬的一天,他照例早早地批发了冰棍去叫卖,时近中午,突然火辣辣的太阳转眼间消失的无影无踪,黑压压的乌云布满天空,刮起东南风,下起了暴雨,李克权抬起冰棒箱就往家里跑。到了家,衣服都湿透了。
他们顾不得湿透的衣服,翻出冰棒箱就开始清点,还有100多根,有的已经融化,怎么办?他和同伴虽然卖了10多天的冰棒,但自己都舍不得吃。于是他和同伴商量说“不要浪费了,我们也来过过冰棍瘾!”两人开始比赛看谁吃得又快又多,哪知一场噩运却突然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第二天,李克权便喉咙疼痛,暑假里天气越来越炎热,李克权因为贪嘴多吃了几根冰棍而导致喉咙不舒服,继而全身关节开始红肿疼痛。当时,父亲正在外进修学习,母亲只好背着他到乡卫生院。医生不知所以,只给了几颗消炎药就让他们母子回家,可是疼痛不但没有缓解,还越来越严重了。最后,经县医院的医生诊断,李克权是患上了风湿病。医生说,“目前这个病我们也没办法,要止痛,只能靠激素治疗或寻找民间偏方。”求医心切的母亲只好要求医生给他注射强的松龙激素治疗,暂时缓解,但停药后疼痛却更厉害了。
那段时间,看着别的孩子去上学,李克权强忍疼痛想站起来,腿却似有千斤重,全身关节肿得像馒头。从此,小小年纪的李克权对风湿病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他暗暗发誓,“长大了,我一定要攻克这个顽症!”
心急如焚的母亲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家境本不富裕,能卖的东西全都变卖完了,还是不见好转。或许上天偏爱那些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人。1982年,武汉的一位老中医给他开了两副中药后,李克权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转了。从那以后,他对中药的神奇疗效有了更深的认识,立志长大后要当医生,为风湿病人解除痛苦。
漫漫杏林学医路,历经磨难终不悔
成功绝不会一蹴而就,它背后往往都承载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压力。在李克权的杏林之旅中,更是充满了磨难和挑战。
1993年,李克权从卫校毕业返乡,一边随父亲把脉问诊,一边自学医药理论知识。1994年,不甘平淡的他,瞒着父亲偷偷揣着70元钱南下广州,希望在这个开放的城市闯出一番事业来。可惜人生地不熟的李克权,刚到广州便遭遇挫折。捏着手里只剩下的2块7毛钱准备打道回府的他,却阴差阳错地上错了车,到站时才知道是广州开往太原的列车!那一刻,他徘徊在太原的街头,异乡的寒风刮到身上让人感到一阵阵刺骨的冷,熙熙攘攘的人流,一切都是陌生的……
怎么办呢?正当手足无措时,李克权突然想起太原一位有名的风湿病专家——候丽萍教授,“出生牛犊不怕虎”的他竟然萌发了想去拜师学医的天真想法。
可想而知,面对贸然而来的李克权,候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绝了他。然而,当他表明来意并倔强地跪了三天后,候教授见他求知心切,才勉强答应收他为徒。
跟师学习期间,李克权忠厚质朴的为人和爱学习、肯钻研的吃苦精神,深深感动了候教授。她的倾囊相授不仅让他很快掌握了许多新的中医理论知识,并推荐他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医药研究基础。
然而,好学的他并不满足现有的医学知识。在学习中医的同时,又自学苦读。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进行脱产深造。
1997年,李克权又辗转找到曾给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治过病的罗有明教授,向他学习风湿病治疗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的医疗水平不仅有了大幅度提高,还先后在《中国社区医生杂志》、《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中国医药报》等医刊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他撰写的《中药治疗骨质增生症》一文在越南共和国国际疑难病学术会上交流,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并获优秀论文特等奖。
扎根乡土二十载,攻坚克难专医术
古人云,“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面对诸多成绩和充满诱惑的世界,李克权医生没有忘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想到父母对他的叮嘱——“长大了要给家乡多做好事”,他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松滋,创办了荆州克痹通风湿骨病研究所,专攻风湿病。
风湿病一直是人类疾病史上的顽症,患者轻则疼痛难忍,重则四肢瘫痪。为了验证一个好的方剂,李克权总是首先在自己身上作试验。“是药三分毒”,为了尝药,他曾多次昏倒,有一次为了证实药效,服用超常用量5倍的马钱子。俗话说,“马钱子,马钱子,马前吃进马后死”,服后他即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说话困难,继而进入深度昏迷。幸好家人发现,及时给他洗胃、吸氧、输液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回忆那时的酸甜苦辣,李克权感慨不已。他已记不清为了寻找一种名贵药材,爬了多少山、走了多少路、受了多少伤。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辛勤的探索,结合中外最新医学成果和临床实践,他认为痹证由正气不足,复感外寒,湿邪所致,日久气血耗伤,以致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深入筋骨,脏腑。治则以扶正祛邪,解毒消肿,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除痰止痛。他从800多种中草药和2000个治疗痹症的验方中进行分析、对比、筛选,最终选择了16味中草药,研制出了一种药酒,命名为“克痹通”,通过实践证明,该药对风湿病疗效显著。
在研究“克痹通”的同时,李克权还另辟蹊径,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医疗成本不高、诊治别具一格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李氏疗法”。经临床应用,发现对风湿、类风湿、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椎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切神经疾患有独特的疗效,从而使难治之症不再令人生畏。
2006年,李克权根据祖国医学药食用同源的理论,精选红参、鹿茸、狗鞭、田七等名贵药材,研制出“克痹通”药酒的姊妹产品——“克痹通”健酒。同年12月,他出席首届中医药发展大会,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为他颁发了“首届农村中医药发展鼓励奖”牌匾。
2007年,李克权在家藏秘方的基础上,精选云、藏、川独有的雪上一枝蒿、独一味等名贵中草药,研制出又一项科技成果——外用产品“正骨康喷剂”,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获第51届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
2012年,李克权根据祖国医学内病外治的理论,结合他近二十年在临床实践病例,其研发的专利产品“克痹通喷剂”,经临床应用,具有组方新颖、使用简便、疗效确切的特点。该产品经层层筛选、严格审定、实地考核,于同年12月被湖北省总工会、科技厅授予“湖北省第三届职工创新成果奖”,此次获奖填补了我省医药领域的空白。
2013年,李克权运用传统灸法及现代物理疗法,在国内首次提出药疗、磁疗、热疗、远红外四效合一的理念,独创《一种治疗风湿病的外用药》专利研发的“正骨康热磁贴”,打破传统膏药治标不治本的观念。该项技术获201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技术发明奖”,此次获奖是本届全省卫生系统唯一的技术发明奖。
李克权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造福普天下的风湿骨病患者,2009年8月12日,经湖北省卫生厅验收,湖北省工商局批准成立湖北景川药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医药领域的研发与生产。
扶危济困美名扬,德艺双馨绎真情
与李克权精湛的医术和重大发明的成果齐名的,是他良好的医风医德和扶危济困的高尚情操。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李克权不问其贫富贵贱,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普通百姓,他视每位患者如亲人,热情接待,精心医治,以让患者摆脱痛苦,走向康复为己任,在医药界传为佳话。
家住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石桥组69号的杨巍,十岁时便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医生对他说,这病属于风湿病,是风湿领域的一大顽症,需要长期服药才能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腰、膝关节疼痛不已,北京、重庆等医院都留下了他的漫漫求医足迹。昂贵的医药费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山区家庭雪上加霜,全家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母亲常常以泪洗面。就在他近乎绝望时,在湖北打工的大伯告诉他父亲,“荆州李克权治风湿有一套,不妨去试试!”
2011年11月7日,杨巍在父母的陪伴下慕名从重庆来到荆州找李克权求治。李克权医生像对待亲人一样接待了杨巍一家,问寒问暖,饱受病痛折磨的杨巍竟一头跪在了李克权的面前,并说,“这是我最后的希望,如果再治不好也就算了,家里实在没钱了!”医者父母心,眼前这个已经20岁却瘦弱得像十三、四岁,身高不足1.5米的年轻人,让李克权想起了自己当年患病的遭遇,流下了心疼的泪水。李克权考虑到杨巍的家庭困难情况,决定免费为他医治。治病期间,杨巍的好学感动了李克权,当病情稳定后,他又全额资助推荐杨巍到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剂专业读书,保证杨巍学习、治病两不误。
据悉,近10年来,李克权先后全额资助了10多名像杨巍这样的贫困学子。他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乡亲们的心中,在故乡的热土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好口碑,众多风湿病患者慕名前来求治。
61岁的新加坡人戴维,受类风湿病痛折磨多年,浑身疼痛,关节变形,在新加坡医治没有取得明显改善。一位和他合作多年的中国生意朋友在中国数次帮戴维寻找民间验方。这位朋友在探亲期间专程来松滋找李克权咨询,并给在新加坡的戴维带去了李克权医生发明的“克痹通药酒”、“正骨康热磁贴”。虽然有些犹豫,但实在是疼痛难忍,戴维还是按疗程试服,没想到奇迹出现了,用后疼痛减轻许多,精神也好多了。
2013年12月18日,戴维专程从新加坡来到荆州感谢李克权。他竖起大拇指说,“李克权治类风湿,OK!现在终于可爬爬长城、逛逛故宫了!”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患者带着痛苦和绝望而来,带着感激和新生命而归。他扎根基层,为农村卫生事业无私奉献。2010年1月,李克权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并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接见,是当年荆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
2011年,民建湖北省委授予“全省服务社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年,湖北省科协授予“湖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荆州市总工会授予“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奋马扬蹄创新业,建言献策促民生
随着李克权声名远播,各地风湿骨病患者蜂拥而至,为了方便更多的患者求医,2009年6月,荆州市克痹通风湿病研究院又在仙桃成立了分部。2013年9月,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李克权还在荆州市武德路15号创办了荆州克权医院,成为荆州市直近5年来首家民办非盈利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各地患者的需求,荆州克权医院拟筹划新址,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综合性二级医院。
目前,为减轻政府投资新建医疗机构的负担,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李克权正在松滋万家乡翠林山村兴建湖北省第一家医疗设备齐全、配套设施先进的综合性村级医院。
他告诉记者,建设这家综合性的村级医院的初衷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父老乡亲办点事实,这也是他在诸多荣誉背后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的原因。
李克权以他独特的医术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父老乡亲的信赖和尊敬,2003年当选为荆州市政协委员。十多年来,在做好医生的同时,他也深入基层,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听取民意、反映民愿,作为第一提案人提交提案86份,参与联名提案176份。
李克权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要多走进百姓身边,了解最基层百姓的需求,反映最真实的民意,为荆州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尽微薄之力。今年的“两会”上,李克权又提交了“大力发展民间慈善事业”、“创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13条关乎民生、反映民情的提案。
正如著名作家刘书良先生为他题词:
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们衷心祝愿李克权,在未来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