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林山上写传奇

发布时间:2014-11-26 15:30:14  浏览次数:1930
——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李克权和他的全省首家村级医院
 
口记者权柳沁 钟磊
 
 
李克权对病人无微不至。
 
  “生命只有一次,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心为他们服务!”
 
  “作为医生,有钱没钱都要给病人看病,这是我的从医原则!”
 
  在松滋市万家乡,有一名家喻户晓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接见过他;在这里,有湖北省首家综合性村级医院,引起了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的关注,并专程前往调研;在这里,有位享受省政府津贴的专家,他研制的治疗风湿产品,获得过国际金奖!他,就是荆州市克痹通风湿病研究院院长、松滋翠林山医院院长李克权。
 

  “吊瓶医生”李克权敬业精神感动病人。
 
励精图治克病魔
 
  1973年腊月二十八,一个平常的日子,松滋市万家乡翠林山村一户普通农家里,一声婴儿啼哭,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这一天,李克权降生了。谁也不知道,李克权的出生,带来的却是一个传奇故事的开始。
 
  说到李克权,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李达清。在几百户人口的翠林山村,李达清是少数几个文化人之一,师范毕业后回乡教书,工作体面,受人尊重。然而,李达清的母亲因积劳成疾,大病不愈,不久便撒手人寰。母亲的离世,让李达清悲恸万分。办完母亲的丧事,李达清做了一个让村民和家人都震惊的决定——弃教从医,治病救人。父亲的这一决定,也为李克权传奇故事埋下了伏笔。
 
  父亲每次出诊,李克权都跟着,并经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草药。到了晚上,父子俩就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抄写背诵《药性三字经》。
 
  聪慧的李克权在陪父亲抄写背诵医书的时候,自己悄悄地记下了许多药理药性。“麦门冬,是寒性,即清心,且清肺……”看着儿子摇头晃脑的记诵,李达清认为,要早点培养孩子对“治病救人”的兴趣。
 
  因而,从7岁开始,当同龄的孩子们放学回家玩耍的时候,李克权却在家里读起了《伤寒论》、《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年仅8岁的李克权患上一种“怪病”,全身关节红肿疼痛。不巧的是,父亲正好外出进修。母亲背着李克权来到乡卫生院,医生也不知所以,只给了几颗消炎药就让他们母子回家了。药丸下肚,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看着别的孩子们欢乐地玩耍,但是他却只能躺在床上忍受病痛的折磨,就算偶尔下床,也需要母亲的搀扶。后来经县医院的医生诊断,李克权是患上了风湿病。医生说:“目前这个病我们也没办法,要止痛,只能靠激素治疗或寻找民间偏方。”
 
  心急如焚的母亲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家境本不富裕,能卖的东西全都卖完了,还是不见好转。
 
  或许上天偏爱那些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人。9岁那年,武汉的一位老中医给他开了几剂中药后,李克权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转了。从那以后,他对中药的神奇疗效有了更深的认识,立志长大当一名医生。
 
  历经磨难,饱受痛苦。1993年,20岁的李克权从卫校返乡,一边随父亲行医乡里,一边学习医药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李克权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可以一直跟着父亲行医,过安稳日子的他不甘平凡,决定出去闯一闯。1994年,不甘平淡的他,瞒着父亲偷偷揣着70元钱南下广州,希望在这个开放的城市闯出一番事业来。可惜人生地不熟的李克权,刚到广州便遭遇挫折。捏着最后剩下2块7毛钱准备打道回府的他,却阴差阳错地爬错了车,到站时才知道是广州开往太原的列车!那一刻,他徘徊在太原的街头,异乡的寒风刮到身上让人感到一阵阵刺骨的冷,熙熙攘攘的人流,一切都是陌生的……空旷的车站,求职的不如意,让背井离乡的李克权初尝“叛逆”的滋味。
 
  “回家?还是继续闯荡?”李克权有点犯难。“既然出来了,不闯出名堂绝不回家!”下定决心,李克权想起太原有一位著名的风湿病专家侯丽萍教授,他要去拜师学艺。
 
  任何一位有造诣的人都是从崎岖的小路上走过来的,谁都没能一帆风顺。风餐露宿,破衫烂履,李克权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侯丽萍教授。可想而知,面对突如其来的李克权,侯教授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然而,李克权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他扑通一声跪在了侯教授的门前。这一跪,就是三天。李克权的诚意打动了侯教授,终于答应收他为徒。
 
  拜师学艺期间,李克权忠厚质朴、刻苦钻研的品质,深深打动了侯教授。她倾囊相授,不仅让他很快掌握了许多新的中医理论知识,并把他推荐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进入浩瀚博大的医学知识海洋,李克权如痴如醉地徜徉其间,拼命吸取养分。
 
  随着自身医术的不断精进,李克权觉得,离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但他仍不满足,后来通过自学,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从同济毕业后,李克权毅然回到家乡松滋,白手起家创办了荆州市克痹通风湿病研究所。
 
  风湿性疾病俗称“不死的癌症”。为寻求突破,李克权每有新药必亲自尝试。有次,他为验证方剂疗效,服用超常规剂量5倍的马钱子。俗话说,“马钱子,马钱子,马前吃进马后死”,服用后,他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继而陷入深度昏迷。幸好家人发现,及时抢救,才得以脱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量的研究探索和临床试验,他从800多种中草药和2000多个治疗风湿病的验方中,挑选出16种中草药,研制出药剂。风湿病属痹症范畴,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之理论,命名为“克痹通”,实践证明其疗效显著。同时,他还独辟蹊径,探索出了一条医疗成本不高、颇具效果的“李氏疗法”,经临床应用,对风湿、类风湿、颈椎病、骨质增生等病症具有独特疗效。
 
  儿时的梦想,依稀可见,正在一步步“梦想成真”。但是,李克权的脚步,却没有因此而作片刻停留……
 
     
 
湖北省首家村级医院——松滋翠林山医院。
 
金星岭上建院忙
 
  在治疗风湿病领域,李克权已经成为专家级人物,他的多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特别是他发明的“克痹通”制剂,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国际评比中,一举荣获第51届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
 
  功成名就的李克权并没有留恋大城市的优厚待遇,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回到村里的卫生室,子承父业,继续服务乡邻,专攻风湿病。2002年7月,在松滋市万家乡翠林山卫生室的基础上,创办荆州市克痹通风湿病研究所。李克权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十余年的稳健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4项发明专利和省政府技术发明奖,在民营科技医疗中独树一帜。2014年7月,经荆州市科技局、荆州市民政局、荆州市卫生局批复,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备案,升格为荆州市克痹通风湿病研究院,成为湖北省首家地市级风湿病研究院。
 
  为了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的风湿病患者,打造更优质的就医环境,提供更惠民的服务理念,为了减轻政府投资新建医疗机构的负担,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筹建医疗设备齐全、配套设施先进的综合性村级医院一直是李克权的梦想!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9月12日,经卫生主管部门批复设置松滋翠林山医院。
 
  新落成的松滋翠林山医院,是由翠林山村卫生室逐步发展起来的,投入800多万元新建医疗楼及国家级标准10万级制剂中心。目前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4018平方米,现有员工45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3人,开放病床40张,开设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内科、外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翠林山医院现可满足百姓对看病就医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是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每年可接诊患者上万人。
 
  走进翠林山医院,宽敞的休息区、诊疗区、输液室等一应俱全,整个一楼通透明亮,完全找不到村级卫生室的影子,不仔细询问,还以为是哪个大医院呢。穿过医院休息大厅,来到住院区,住院区设有普通病室、VIP病室,病房设有电视机、储物柜、热水器等,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家村级医院。
 
  走进三楼制剂中心,宽敞整洁的配制车间、先进现代的制剂设备,无不体现着李克权的用心。李克权告诉记者,该中心是严格按照国家10万级净化车间的标准建设的,正拟报批验收,制剂用于临床相对价格便宜,可为患者节省一笔费用。
 
  在硬件建设上,李克权高标准,严要求。“给病人治病我必须亲自问诊,才能清楚地掌握病情,更好地对症下药;医院的建设我也必须亲自抓,只有一流的器材设备和医疗条件,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李克权这样说。
 
  “这里的病房新,地理环境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很适合我们病人养病。”来自江西南昌市安宁县长埠镇长埠村8组的患者龚萍萍告诉记者,她对翠林山医院的医疗环境挺满意。
 
  有了精良的硬件装备还不够,医院的发展主要靠软实力的支撑。在这方面,李克权及早谋划,以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为支撑,不断创新和优化治疗方案。针对类风湿的发病机理,该院在国内率先提出“金字塔”治疗方案,开创治疗类风湿的先河。在为患者诊治中,该院充分运用“正骨康热磁贴”配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迅捷、独特,经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委员会推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新途径,吸引全国各地风湿病领域的学者及医务人员前来学习、研讨,探索出攻克风湿病疑难杂症的良方。
 
  翠林山医院在建院之前,就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李克权想尽办法积极引进各类医疗人才,着力充实医护力量。“现在医院员工45名,除了巡诊的医护人员外,留守医院的常驻人员有21名”,李克权院长如数家珍。据了解,该村级医院现在有正规医学院本科毕业生3名,而且他们都是主动从大城市的医院跳槽过来的。
 

    “健康社区行”第五站 走进松滋尖山村
 
大医精诚名远扬
 
  翠林山医院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四川、福建、江西、重庆、湖南等省市,湖北省内的患者更是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经李克权亲手治愈和减轻了病痛的患者已超过26多万人次,良好的口碑让李克权声名远播,连德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的洋患者,都慕名前来。
 
  今年9月16日,李克权意外收到了一份从四川会理县寄来的快递——一个沉甸甸的箱子。“咦?这是谁寄来的?四川会理那边好像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啊!”李院长带着疑问打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箱子,竟然是满满一箱石榴,个个红彤彤的。箱子里面还有一封信,原来是四川省会理县爱国乡黑涛河村四组类风湿患者冉龙科在该院治疗痊愈后,专门寄来石榴以表谢意。李院长立即给冉龙科回电话。“我现在比以前好多了,都能下地干活啦!真是非常感谢李院长啊!”
 
  家住四川会理县海潮乡石板沟村的胡正文,今年70岁,也患类风湿,这个病折磨得他卧床不起。他是听老乡冉龙科介绍李克权治风湿病真很厉害。于是胡正文11月8日在孙子的陪同下收拾好行装,忍着剧痛,长途跋涉20多个小时,从四川会理县专程来松滋找李克权诊治。李院长斩钉截铁地对胡正文说:“你放心,你这么远来,我们会尽力帮你减轻病痛!”经李克权一周细心调治,胡正文的关节轻松了许多,走路也不需用拐杖了。
 
  来自福建政和县石屯镇石门村的周何清患者高兴地说:“前段时间,我从在此看过病的老乡口中得知,湖北松滋翠林山医院治风湿,疗效好,遂慕名前来求治,在这里住院半个多月了,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缓解,看病费用也挺便宜的。”
 
  在翠林山医院病房内,记者见到了正在住院的江西女孩龚萍萍,年仅26岁的她已经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多年。本应是在为事业拼搏的生命,却因为类风湿病失去了许多活力和动力。一年前,实在疼痛难忍的萍萍放弃了工作,专门在家养病,可是关节的疼痛让她寝食难安。她先后去过上海、西安、长沙等多个城市的医院治疗,但效果都不明显。后来她听邻居们说起在湖北荆州有位专门治疗风湿病的专家李克权,治疗风湿病有一套。她便让母亲带着她不远千里赶过来。躺在病床上的萍萍露出开心的笑容,因为“经过李院长的治疗,我的疼痛减轻了不少,而且这里的费用也不贵,床铺费加上生活费,一天才10块钱哩”,萍萍告诉记者。
 
  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东洲棉种站的胡六妹,今年62岁,患类风湿已十多年,关节严重变形,这次是她第六次来翠林山医院找李院长看病。2013年腊月初,听朋友提起李克权医生治疗风湿病很内行。于是便一路问寻,来松滋市万家乡找李克权求医,李克权医生认为该病人病情复杂需住院治疗。病区在二楼,走路非常困难的胡六妹面对仅仅十几阶的楼梯,欲哭无泪。李院长连忙找来躺椅和医护人员一起把胡六妹抬进病房。经过第一次的治疗,胡六妹能在家人的搀扶下上下楼梯了。这次,见有记者过来采访,原本躺着的她,在没有人帮忙的情况下,轻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眉飞色舞地对记者讲述起自己的就医故事……

环境优美的翠林山医院住院区。
 
  李克权的名声不仅响在国内,在国外也有不少“粉丝”。61岁的新加坡人戴维,在新加坡东北社区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饱受多年类风湿病痛折磨,浑身疼痛,关节变形,在新加坡医治没有取得明显改善。一位和他合作多年的中国生意朋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中国数次帮戴维寻找民间验方。去年中秋节,戴维的这位朋友回广东茂名,在团聚时正巧听到一亲戚说,李克权治类风湿效果不错,他曾来湖北松滋治疗过,至今三年了未复发。于是这位朋友在探亲期间专程来松滋找李克权咨询,并给在新加坡的戴维带去了一个“特殊礼包”。戴维发现是一些李克权医生发明的“克痹通药酒”、“正骨康热磁贴”,当时有些犹豫,但实在是疼痛难忍,还是按疗程试服。真没想到会出现奇迹,用后疼痛减轻许多,精神也好多了。
 
  2013年12月18日,戴维专程从新加坡来到荆州感谢李克权。戴维8岁时曾随父亲来过中国,后来曾多次想回中国,但因为生意繁忙,加之病情不稳定一直未成行。这次来中国拜见李克权医生,是他阔别53年后再次来到中国。李医生告诉戴维,类风湿并不是不治之症,坚持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戴维临行前,竖起大拇指说:李克权治类风湿,真行!当初准备在松滋治疗一段时间,没想到李医生开了一些药就让返程!终于可爬爬长城、逛逛故宫了!
 
  对于患者来说,李克权院长是他们的“恩人”,更是他们的“亲人”;对于李克权来说,把苦、累、怨留给自己,把乐、安、康送给病人,病人的康复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原载《荆州日报》2014年11月21日第01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研究院总部:湖北省松滋市万家金星路12号
联系电话: 0716-6660999 Email:kebitong@126.com
临床基地总院: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四机路39号
联系电话: 0716-8234999 Email:1733703839@qq.com

本站二维码:
扫描左侧关注我们
即可手机访问